苍茂村坐落于清远连山小三江镇之北,距镇政府仅5公里,全村共有户籍人口256人,其四境与自然为伴,东临光明寨,西倚石鼓山,南接榕树张屋,北连抛石界。
2024年,小三江镇将苍茂村选为“百千万工程”省洞典型村的样板村,以“五大行动”为抓手,着重提升和打造苍茂村的农房风貌和人居环境,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,实现乡村颜值和内涵同步提升,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努力绘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和美乡村“新画卷”。
同心同向,干群合力画好“同心圆”
走进苍茂村,绿树环绕的村落里,一栋栋白墙青瓦房子有序排列,宽敞的柏油路蜿蜒向前,从前的荒地变成了“小菜园”,变成了“小果园”,村口涌水的荒地变成了“荷花池”,黄发垂髫围坐在新建的“绿美小公园”闲聊、玩闹,热闹不已…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村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,幸福感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强,带动了村民观念的转变,自觉做好“门前三包”,持续擦亮苍茂村宜居幸福底色。
苍茂村的“蝶变”是干群共同努力的结果?!?024年,我们将苍茂村选为“百千万工程”省洞典型村的样板村,当时群众对人畜分离舍、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、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不了解,有各种担忧?!毙∪蚴《创逯樗怠拔俗龊萌褐诘亩惫ぷ鳎虻澄饕斓即飞钊氲餮?,常态化了解苍茂村典型村创建工作的进展,实地考察了苍茂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、环境保护和村民生活状况”。在与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想法后,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组织省洞包村组干部、村“两委”干部、村长、村民代表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,通过宣传解读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培育事项指标的相关内容和政策,分析了利好因素,一一解答村民在建设培育典型村中的担忧,统一群众思想。同时,坚持“有事好商量,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”原则,广泛征求村民对于典型村建什么、怎么建的意见和建议,由村民当主角,做到“民事民治、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”。
典型村建设人人参与,并不是一句空话。苍茂村通过压实村长“第一责任人”主体责任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,通过定时、定人、定责,主动配合镇政府开展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工作,并率先参与第一批房屋的外立面改造样板工作,带头拆除自家破旧泥砖房、杂物间,让群众对改造效果有更直观的感受,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。让群众从原先持观望情况转变为主动干起来,自发成立村级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,组建了志愿服务队,积极响应要发挥主动意识建设自己的家园,实现自主管理,自主整改的新模式,形成全村“上下联动、全民共治”的良好局面,踊跃参与到典型村培育中来。
“作为一名老党员,要以身作则,培育典型村是一件好事,我们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自家房屋靓,村庄会更美,村民才更有盼头?!蔽は壬墙显缤夥课萃饬⒚嫣嵘脑斓拇迕瘢砦谝慌脑斓乃耘┐宸缑蔡嵘懈畹睦斫?,不仅自行拆除了家门口的违建物,还化身“政策讲解员”和镇村干部们一起引导群众支持拆违。
注重“铸魂”,文明乡风赋能“百千万工程”
抓好乡村风貌提升、推进乡村建设,关键在于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,充分调动起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。以此为契机,省洞村深入实施积分奖励机制,以“小积分”撬动互助工作“大能量”,在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为乡村“塑形”的同时,更注重“铸魂”,让乡村既有“面子”又有“里子”。
在苍茂典型村建设过程中,村里想要清理整治部分排水渠和泥砖房,以往这样的事情往往依赖上级拨款和政府主导整治。但这次,村民们决定自己动手,以村民自治的独特方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走深走实,使村民共管共享人居环境整治成果。大家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擅长开挖掘机的村民负责泥砖房的清拆,擅长水泥瓦工的村民负责排水渠的修复,其他村民则负责运输清拆废料和建筑材料。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,在村民的支持下,累计投工投劳投钱13.37万元,两个月内完成了21间破旧泥砖房的清拆,完成了600多米的排水渠清理整治工作。整治期间出现的民事用地问题,由村民自发商议自发解决,遇到无法协商的难题再由镇政府、村委会出面协调和解决。通过理事会和志愿队的示范带动,使得村民们从“清拆要补钱、让地要补钱、人工要补钱”变为“清拆不补钱、让地不补钱、人工不补钱”,并积极发动乡贤、群众参与“我为家乡种棵树”“环境卫生齐参与”等活动,通过建立保洁长效机制,把门前三包、绿化管护、农房风貌提升一村一风貌等纳入村规民约,不断推动移风易俗,在全村形成崇德向善良好风尚。
如今的苍茂村面貌焕然一新,是镇村两级干部努力推动并坚持走群众路线,和苍茂村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。村口小公园的苦楝树,见证了村民思想的转变,见证了村庄容貌的改变,见证着苍茂村不断纵深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创建工作。
立足生态,走好“绿富”双赢之路
小三江镇省洞村拥有优良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,其气候和地形适宜油桐树生长,种植油桐历史悠久。
近年来,小三江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部署,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多渠道宣传?;ど肪?、共建美丽家园的思想,不断增强群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“主人翁”意识。在镇、村干部的带领下,党员群众义务修山除草、植树造林,不断优化油桐树的生长环境。在政策环境的熏陶下,省洞村村民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也逐渐提高,合力守护这满山“浪漫”。
“在县、镇的指导和支持下,我们现正不断增加油桐树种植面积,打造油桐花主题公园,着力打响省洞村油桐花品牌,为绿美连山生态建设增添底色,让村民吃上‘生态饭’”,省洞村党总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韦周良说。据了解,目前省洞村油桐树面积达1500余亩。此外,小三江镇因地制宜,不断融合农业、特色产业、文化、旅游等资源,利用“一镇一节”——“三月三”壮族歌墟节,结合“百千万工程”苍茂典型村、省洞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场露营基地、黑山羊智慧养殖参观科普和油桐花观赏,初步探索出一条集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、生态科普等为一体的生态景点路线。
如今,在青山环抱的山脚之下,屋舍俨然、干净整洁的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——苍茂村静卧其间,油桐树枝头繁花盛放,洁白如雪。树下,健壮的黑山羊肆意奔跑,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、宜业宜居的乡村新图景。当地依托这方自然馈赠,大力发展领头“羊”产业。如今,黑山羊已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钥匙”,不仅鼓起了村民的“钱袋子”,更滋养了一方百姓。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,不仅生动诠释了“百姓富、生态美”的和谐共生理念,更是“百千万工程”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的硕果,为绿美乡村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。在产业的带动下,村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,村民们正沿着自力更生的道路,向着“绿富双赢”的美好未来稳步迈进。
自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全面铺开以来,小三江镇积极响应,以典型村培育建设为重要抓手,立足镇情村情实际,深度挖掘村庄发展潜力,在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,创新工作思路,采取多项有力举措,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走深走实。如今,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,小三江镇正以坚定的步伐,将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典型村的美好蓝图,从精心绘制的“规划图”,逐步转化为可观可感、实实在在的“实景图”,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。
跳转链接:中国文明网
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